|
|
高中语文论文:浅谈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19-08-02 12:20:45
浅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实质
1、实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没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
2、理论:
a、认知理论 维果茨基将儿童最近发展区界定义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伙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皮亚杰(1926)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合作更好地提供了同学间的这种相互作用。
b、自控理论 儿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影响别人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
c、集体动力理论 同学问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d、课堂教学理论 小组学习以学生自控为主,教师协助为辅,所以小组学习更好地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地位。
3、合作学习的流程:
合作设计→目标呈现一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
合作的现状
如今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尝试合作学习,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具体体现如下:
1、重“合作”轻“自主”。教师只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合作学习,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扼杀了个体独特的生命感受。
2、重“结果”轻“过程”。a是学生更重视结果而非过程。小组成员把眼光集中在小组的成果上,就会急功近利,很难深入地与文本进行生命的撞击,与合作伙伴进行坦诚的交流。b是教师只重结果,轻视过程评价,缺少对学生合作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关注。
3、重“主体”轻“主导”。有的合作学习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发生混乱,引起争辩,使合作学习停滞不前,教师又缺乏恰当适时的引导,致使合作学习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
4、重“过场”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缺乏挑战性,涵盖面小,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较大的探讨价值,只能流于形式;或是没有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缺少自主探索;或是在合作学习中,过于强调少数组织者的“说“,而忽视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听”和“做”的深入,学习不公平,遏制了更多学生的创新思维。
怎样有效的合作学习
1、分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组内异质”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2、分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等,并且应该轮流担任角色。
3、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前,学生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和解决该问题的初步措施,学习要有独创性、创造性。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
4 、必要的方法指导。学习中如何质疑?从哪些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合作时应掌握的必要技能,如:①倾听(尊重与信任);②交流(理解与沟通);③协作(互助与竞争);④分享(体验与反思)。这一系列问题老师在合作前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 、小组研讨。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学习小组讨论中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
6、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作为班级授课,目前主要形式还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最多不能超过3次。否则必定影响教学正常的秩序。
7、评价(评估)。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明茨(Alexanden Mintz)实验说明,合作型目标结构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
8、教师角色的定位
(1)教师精讲(起始环节)向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知识背景,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继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营构出安全的心理环境。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3)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4)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5)真诚的激励环境。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当的激励,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6)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
总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教师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适宜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实行,比较符合目前我校小班化教学,我校班级可以组建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说在语文学习中,一些探究体验的、拓展延伸的、和信息筛选 归纳综合的活动就很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