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发布时间:2019-03-26 20:18:51
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要从预习习惯的培养开始,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课前没有预习,课上学生只能是盲目地听和记;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也就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英语素质。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持续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长期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淡化预习这个重要环节。预习习惯的培养,为自学能力形成奠定了基础,充分的预习可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向学生阐明预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预习,才能发现自己的重难点(由于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重难点和疑点)。再者,新教材的课堂容量大,密度大,节奏快,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上就只能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那么,课堂时效性难以实现。所以,只有认真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和积极质疑答疑,目标明确了,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课堂效果才能显著提高。
二、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一)、熟悉生词,通读全文
在课前自己进行单词过关。能读、能写。然后是短语、句型。通读课文,快速掌握课文概要,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学生可结合自己手头上的资料及讲义掌握基本结构、用法。
(二)、通读
通读课文后,再对课文进行精读。对课文的重要句型进行认真阅读,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内容。
(三)、解决难点
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较难的知识点,问工具书,可通过已有知识或借助词典、课外辅导书籍及其它工具书来解决。问课本,遇到问题要反复认真地读书,联系上下文思考,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或同学间互相讨论。预习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符号,留到课堂上解决,便于课上有的放矢地听讲。
(四)、预习检查
教材中以及课本后都有一定的基础练习,学生在扫除了一定量的障碍后可对自己进行及时的检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可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教师如何指导预习
预习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提前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两种准备。心理上的准备是指学生根据新知识的难易,提前做好学习计划,物质上的准备是指学生提前准备好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工具书、各种资料等。预习还使教师在讲课时能得心应手,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并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之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制定学习目标,设计好预习题,拿出时间向学生做简介,简介本课重点训练项目,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课重点学习的是什么,并找出与重点有关的训练项目内容;简介本课与前面有关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抓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简介本课词汇、句型和语法等,目的是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
(一)、不同阶段的预习
刚开始训练时预习最好放在课内进行,教师以教给学生方法为重点,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索,自求解决,并及时点拨。待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预习的技能已经形成,对预习已消除了畏难发愁的心理,并且有了独到的见解,产生了兴趣,这时便可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外预习。
(二)、预习题的设计
预习题的设计与预习效果有密切联系,是提高预习效益的关键。首先它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要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这四个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开放性。每组题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一方面的技能,教师要做到目标明确,切忌随意安置。2.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针对优、中、差三类学生进行题组训练时,要各有侧重,使学生能够吃得饱,消化好,都能按规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快做好预习题。3.要有趣味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4.要有可操作性,学生们认为:数理化作业是硬任务,不得不做,而英语预习作业是软任务,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靠边。形成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英语的预习作业可操作性不强,常常觉得枯燥,有时即使读了,印象也不深。因此预习题的可操作性显得很关键。比如,语法、语言点预习。通过列表法、图示法、讨论法等结合思考题进行系统预习和归纳。当然,词汇、课文中语言点的预习:可采用试题法,既可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方法,又可分析总结词汇及语言点的用法,查缺补漏。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花费的时间少,而达到的效果却很好。经过课前指导性地预习,课堂教学顺利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了英语成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