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情感体验引导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19-04-07 09:13:07
创设教学情境 丰富情感体验 引导自主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黄福荣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一、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主题。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时常感到有些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问题。我试着对这些教学情境作一些分析,探讨一下如何使教学情境远离“无效”。
片断一:课题走近残疾人
教师播放电影隐形的翅膀片断后,让学生体验失去双臂的主人公用嘴叼着笔写字的艰辛,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背后,也用嘴巴叼着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再谈谈你们的感受。”学生开始体验了,只见不少学生嘻笑成一团,有的偷偷用手扶着笔写,也有的借助手臂的力量来执笔。
从学生的嘻笑与不按要求进行体验来看,这样的情境创设也不是有效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在时间上有精细安排,在多数学生还没有了解匆匆而过的几个镜头是些什么内容、主人公失去双臂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遭遇到的辛酸与困苦时,就仓促地开始了情境体验,怎么会有真情的投入与切实的感受呢?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有相应氛围的营造以及情感的有效调度与铺垫,情到深处自然真,情境创设要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浓度”与“火候”时,方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
片断二:课题我是谁
教师先利用课件展示了部分生活照片,引导学生感知自己和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角色”。接着他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抢凳子。游戏规则是:6个同学围着5个凳子转圈,在老师叫停时没能抢坐到凳子上者被淘汰;每一轮淘汰一个人,同时也拿掉一个凳子,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游戏,抢坐在最后一个凳子上的人获胜。游戏过程中,台上体验的学生神情专注,抢座很激烈,底下的学生兴奋不已,加油助威声不绝于耳。游戏结束后,教师抛出两个问题:从这个游戏中你懂得了什么?在哪些场合我们不能抢座位?
该游戏情境分明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激烈的竞争,稍不留神,自己就可能因为“抢不到座位”而被淘汰出局,沦为生活的失败者。显然,这个教学情境在设计意图上就偏离了本课的主题。我认为,要达成这一认知目标,最好的教学情境是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反事例,通过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自己辨析、自己明理,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应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出发作适当的理性加工,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情境创设应富有理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打通课堂与生活的通道,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学会合作一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社会认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种种方式凸现出来,引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通过反思、体验和感悟,了解合作的方法,并且用这样的方法去指导自己的生活。针对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选择了学生感兴趣又能体现出合作重要性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这个载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情感和态度上有了积极的体验,也对他们明确合作的重要性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讨论归纳,再体验、再感悟,以此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教学流程如下:
(一)录像导入,认识“合作”。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录像内容根据教科书的故事改编)
我校的篮球队与兄弟学校的篮球队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与兄弟学校球队相比,我们并没有优势,但有了教练的悉心指导,有了全体队员刻苦训练,有了拉拉队那整齐一致的加油呐喊,我们最终赢了这场比赛。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针对两个球队的教练、队员以及拉拉队的两种对待比赛的态度及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认识到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需要合理的分工和所有成员的团结合作,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学生容易发现问题、达到共识,这为培养他们具有合作意识打下了基础。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指出了录像中造成兄弟学校队员输球的原因,初步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说别人的事容易,具体到自己的实践中能否很好的与人合作呢?由此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活动对比,体验“合作”。
活动主题:砌多米诺骨牌比赛。
活动步骤:
第一次活动:
1.交待游戏规则:学生分5人一组进行砌多米诺骨牌比赛,要求在4分钟之内,把骨牌按规定的路线砌好,骨牌能够顺利连续倒塌。
2.开始比赛。
3.赛后,请砌得最长的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砌得最短的组的同学说说失败的原因。
4.建议各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
第二次活动:
1.各小组比赛。
2.赛后,让每组把比赛成绩和自己的第一次成绩对比,看看哪组进步了?
3.活动成功的组,找找成功的原因;活动失败的组,找找自己做法中的不足。
4.集体总结:
合作成功的条件:先商量,大家心要齐,要互相帮助,不能相互埋怨,要合理分工,互相谦让等。
合作不成功的原因:事先不商量,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不管谁,互相埋怨、拆台,分工不合理等。
第二个环节的活动目的是让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第一次活动前教师没有对砌牌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与指导,学生的表现完全是自主的、真实的,老师能借机发现学生思想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各组成果也不会尽人意,大家开始关注成功组的经验和失败组的教训,老师则有目的的对他们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和引导,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每组学生在倾听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与总结。第二次比赛时,学生会变得冷静,开始共同探讨砌多米诺骨牌的最佳方案。搭的过程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显然事前有了明确的分工,很多组的成员还会表现得很大度,能忍让与自己发生冲突的人。
(三)讨论交流,感悟“合作”。
1.师:社会生活中合作的例子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合作呢?
2.课件出示:社会生活中合作的事例。如:中国建国60周年大庆阅兵式、联合国的维和部队、神舟八号的顺利升空等等。
3.同学们通过课件中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a.有没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b.有没有必须靠两个人才能完成的事情?
c.有没有一个人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d.有没有两个人也做不到的事情?
4.师:看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你认为什么是“合作”呢?
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整理成板书。
5.师: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有了合作,即使有更大困难在你面前阻挡你,但只要与你的合作伙伴稍稍想一想,困难也许就被你们勇敢地踩在脚下。
6.视频播放短片:不能没有你,课件出示阅读事例:杰出的合作
7.结合以上事例,说说为什么合作比较容易把事情办好?
8.总结:看来,合作真的很重要,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合作是帮助我们开拓美好明天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合作,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变得绚烂多彩,才会变得赏心悦目。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己体验合作重要的基础上,把他们的视线引向社会生活,利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使学生意识到今天学会合作的本领将关系到今后的工作质量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认识到社会中处处离不开合作,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我要很好的与人合作”的愿望。
(四)课后拓展,延伸“合作”。
1.课后小调查:
a.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每天大约需要哪些工作人员的合作才能完成?
b.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与哪些部门的齐心合作有关?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特点,自愿组成新的合作小组,选择制定合作活动方案。
你们小组能团结一心吗?那么大家都来想想,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干点什么,给大家来个惊喜!
也可以选择合作完成以下活动:
a.编排一个小品,内容自定;
b.准备一个小合唱,要有动作才漂亮;
c.编排一个舞蹈,自己采集音乐,准备服装。
d.小组内的几个人用彩色粉笔将教室黑板打扮漂亮!
e.完成一幅500片的拼图,把拼图挂在教室里。
一周后的班队活动课,就是大家尽情展示合作成果的舞台。
最后的环节中,让学生找朋友学会取长补短,成立小组开展活动,为同学们的合作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创造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课后建构与人合作的意识,探究与人合作的方法,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自我感悟和主动建构。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构道德素质。
如教学东方雄鸡,这属于史地类教学的课文,其中要让学生了解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我采取了立体呈现、多维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重组,适当地拓展,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活动。先让学生在地图上点出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之后让学生根据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以各种形式来汇报,可以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比如有学生就介绍长江流经的湖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有一女生在VCD影碟中学会几步傣族舞蹈,就表演了傣族舞,甚至有学生说安徽有黄梅戏,还现场哼唱几句。在这一活动中,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情绪多是积极愉快的,他们所说所唱的是经过思考感悟的,知识的获得是多渠道、多维度的。尽管通过同学汇报后建构的知识只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但这样学生就不只了解了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这些单纯的地理知识,同时还了解了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在他们的脑海里一定留下的是比较深刻的立体的印象。
再如教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前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合作学习,用一周时间协同完成小组所选民族的资料收集等工作,然后在课堂中分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涉足藏、蒙古、苗、回、傣、维吾尔、朝鲜等民族的风俗、宗教、禁忌、节日、传说、特产等,并且各展才能──孔雀舞、哈达舞、扭秧歌、民族时装表演、少数民族邮票展示,还讲述了周总理、刘伯承、孔繁森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动人故事等等。学生在自主获取、加工、展示信息的过程中展现的广博的见识、丰富鲜明的情感和创造性的践行,出乎我的意料。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能力,做学生的配角而非导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机制,使学生真正自主建构道德素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信息,把身边实际生活中的资源加以整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活动中进行探究,在探究中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