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浅谈小学生的品德培养    发布时间:2019-04-07 09:13:38
浅谈小学生的品德培养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自小看大”。讲的就是一个人小的时候怎样,他的将来也会怎样,小时候养成的行为品质,对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小时候行为品质好,积极向上,不怕困难,有毅力坚强,遇到困难,总想战胜它,而且努力去做,有一种不战胜困难不罢休的精神,这个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未来肯定前途无量。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无人管教,品质败坏,偷鸡扒拿,不动脑筋,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个人肯定一生碌碌无为,没有多大出息,甚至不敢想象未来将会怎样。大家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孟母为儿子选择良好环境来教育孩子。古时候有个人,他的儿子与邻居家的孩子打起来,这个人就叫他儿子拿石子砸邻居家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他的儿子长大成了一名战将,在战场上也英勇奋战。
       “人之初,性本善。”从上例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小时候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性,小树要从小培育,才能达到你想要的形状,长大了,就扳不过来了。可当今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教的讲的,学生学的都只是文化知识,为了考试能达高分,用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去搞学习。现在,搞素质教育,这些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形式的要求,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少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仅要培养有文化知识,而且要有动手操作运用能力的人,就行了。笔者浅显的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还应包括人的精神面貌、性格品质等,这不妨概括为品质,它的领域是广泛、多角度的,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小学阶段,除了文化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外,还有哪些东西不可忽视呢?其实这就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除了有关学习的规定外,还要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一切的规定是很重要的,“应试教育”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小学生,甚至中学生违法犯罪不断上升。
       社会的需要是人民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人民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以前的教育方式,培养的人才显然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小学阶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固然重要,但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品行觉得更重要。记得我在念初中的时候,校长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行不好是危险品。”从中也可以看出品行的重要,一旦人品行坏了,对社会不仅没有益而且还有可能有危害。
       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作为教育者(指一切关心支持教育的人),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来培育,就像盆景栽培一样,要抓住时机。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人才呢?笔者就这几年教育的体会归纳如下,与教育同仁刍议:
       一、教师提高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搞好素质教育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有了目的和要求,就有了工作的动力源泉和工作方向,不能片面去理解素质教育,认为学生能掌握书本知识,培养能力就行了,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还应包括着品行教育,即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这种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开几次校会,学习一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背背就可以了,这是远远不够的,是劳而无功的,这项工作要渗透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针对学生的各自特点,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教,规范学生的言行,让他们健康成长。经笔者的观察,学校教育离这种要求还远着,存在问题有这么几点:一种,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课堂上讲的都是文化知识,没有事情色彩,观念不变。二种,就是认为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能力,现在,学生减负,淡化了考试,不再追求高分名次,教师只要教书上堂,学生不出事就行了,比以前轻松多了,这是严重的认识误区,提高能力 ,也不外是带学生制几样东西,让学生“玩玩”。其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应试教育更高、更广、更深。所以,要求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掌握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了解了学生特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针对本班学生特点,制定一些有效的办法。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用爱心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规范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影响着学生去模仿。只口头要求学生,甚至,强令学生去遵守纪律,该如何如何去做,而自己不守校规,经常迟到,要求学生的,自己办不到,学生又怎么愿意去做呢?更谈不上他有什么积极性了,效果是可想而知,只有教师自己起率先作用,学生才乐意去做,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关心一下,学生是有感情的,久而久之,学生乐意听你的话,按你的要求去做,对品行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可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束缚了新观念的存在和成长。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师,叫学生干个事是理所当然的,学生是不会不干的。这种以教师身份自居,当然不能达到同学们的爱戴和拥护。在知识方面,是学生的老师;在做人处事方面,更应该是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总之,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做,用爱心温暖学生,规范学生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品行。
       三、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堂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为了考试能得高分,得名次。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课堂上气氛不活跃,老师一味讲解,学生当“听长”。这种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需要,不符合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不符合当前教育的改革精神。因为教师上课讲个不停,甚至把问题的答案抄在黑板上,形成了思维定势,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望着现成的答案还会想什么呢?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这种教学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长了,学生对学习也就没有兴趣了,这种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会好吗?教师付出的,往往也未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以上教学中不适应教育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愿与读者共勉:
       1、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内容,了解学生,设计好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品行。
       2、上课时,要讲教学艺术,科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正确引导学生有步骤的学习文化知识,主动去学习和掌握书本内容。
       3、教师课堂语言要有幽默感,感情要投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对你所上的课感兴趣。
       4、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要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共同规范、引导学生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品行。因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协调完成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就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一致教育孩子的方法,关心孩子的成长。
       五、净化社会环境,还孩子一片蓝天。如今,大量的暴力色情“文化”正在戕害孩子的心灵,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请大家齐努力,消灭它们,让毒害远离孩子,还孩子一片纯洁的蓝天,新鲜的空气,让祖国的花朵开的更艳。
       六、学校要重视品行教育,看到品行教育的重要性,制定计划,明确要求,分工到人。常抓不懈,讲求实效,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学生做好事要及时表扬,扩大正面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去做好事。校风正了,学生的品行也就自然好了。
       总之,学生的品行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少年儿童可塑性强,常抓不懈,培养好了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