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回归儿童生活的品德教学    发布时间:2019-04-07 09:28:25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回归儿童生活的品德教学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回归儿童的生活为基本取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过去被动性的听受学习转向主动性的感悟学习,由封闭性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
关键词:生活  儿童  品德  教学
    正文: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集中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激情导入---学文明理---辨析导行”的小学品德教学模式也由于存在固有的缺陷,无法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侧重宣讲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这既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又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的重要空间,它的选择布置、人气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产生自主的学习需要,激发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情感体验的欲望,进而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室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现在教室里已经不是素面朝天了,而是一些名人名言、规章制度成了主角,但这些离学生的兴趣中心距离太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产生拘谨感,在活动中放不开手脚,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在受教育,容易隐蔽自己真实的情感,做出一些虚假的附和。因此,我们提倡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并定时更换。如德育漫画,图文并茂的漫画既给学生以新鲜感,又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图画,设计标语,布置教室,这样更能增添亲近感。另外,可以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可以到书香飘逸的图书馆,可以到看得见蓝天、白云、阳光的操场,可以到热闹非凡的市场……只要是适合开展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兴趣的场所,我们都应该考虑,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天地,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空间保障。
    二 、融洽关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前提。我们要着重强调对学生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也只有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支持、合作和指导,这时的教师也就是学生的帮手和朋友。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有对学生活动的支持、合作,也有对学生活动的指引,在支持与合作中对学生活动提出适当的建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将活动引向深入,强调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平等、温和、喜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教师给他们设计的活动模式,教师也能够民主的接受学生基于自己生活提出的一些品德教学活动模式,不经意间,就“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那层“隔阂”,把生活“延伸”进了课堂,把课堂“开放”进了丰富的生活。
    三、开展多样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因为“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活动,重视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导悟,也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化教材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多进行活动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时时注意做到精益求精。在以往学生的学习中我主要应用下列几种学习活动,即想象、游戏、实践、角色扮演等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1)想象。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方式,学生对此往往乐此不疲。其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这一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在学到某一知识点或是看到课文中某一段文字或图片就会展开联想,这种想象教师利用不当就会成为学生开小差的原因了,若是利用好的话就会对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既然如此我在教学中就尽量多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有的放失进行想象这种学习活动。
    (2)游戏。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的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是轻轻松松愉快的接受了。这种做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为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快乐的,这样对以后的教学的大有益处的。
    (3)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又大多贴近生活,要在实际生活中完成养成教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堂,设计多样的活动,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串接起来,真正使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4)角色扮演。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角色扮演的频率与各种承担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不管什么性别、智商的儿童,经常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比其他儿童,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更强。众多的心理学家还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能产生神奇的力量。因此,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以孩子爱模仿别人的特点为突破口、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实践的空间,发展良好的个性,促进健康的人格。
    四、联系实际,在时空中回归生活
    在空间上舍远求近,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由于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是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因此我们要常举一些身边的例子,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在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中,我就利用杨利伟和“神六”等当时的一些热点新闻资料来说明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的体会也更真切,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总之,回归儿童生活的品德教学就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探索和践行,关注个体在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关注个体在生活中的体验和积累。引导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人,不断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回归儿童生活的探索将努力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生活本身一致的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