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发展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结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4 12:29:05

小学道德与法治发展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结题论文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发展性教学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发展性教学则必须突现某个性和特殊性,以区别于其它教学。小学思品发展性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研究并把握其基本特征,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贯彻发展性教学思想,科学实施发展性教学操作策略。目前,小学德育普遍存在模式一,目标过大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培养的学生存在着言行不一,行为对监督的依赖过重等诸种弊端。开放的信息社会要求德育必须教会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在种种道德冲突面前不会迷惘无措。道德与法治课是系统地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本课题研究拟紧贴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系列活动,探索出适应社会及学生变化的发展性教学操作模式,从而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生活化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现实,努力提高德育实效,使学生不断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道德性的一代新人。

 2、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发展性教学的操作策略,为小学思品教学提供经验范式。

     3、学校德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的内容

     1、道德与法治课发展性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

     2、发展性教学与学校德育生活化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操作定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以活动发展为基础,自主探究解决道德难题,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该研究既以“活动发展教育”和“主体教育”为理论支撑,同时又将进一步丰富这些理论。

     2、理论支撑

     ⑴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至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该学派认为①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并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的情境时,而不仅是提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发展起供日后提取出来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命题网络,相反他们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是有着丰富的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这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道德行为自学性的发展极有裨益。②课本知识不是唯一的正确结果,学生学习是在自我理解基础上的检验和调整过程。思品教材中道德命题的内化应成为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假象道德情境中自我理解,主动检验、调整的建构历程。

 ⑵该理论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应该是21世纪人才的主要标准,培养人的主体性必将大大激发人的首创精神,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基础教育理应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小学德育更应将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与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社会化进程结合起来,力使各种教育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⑴历史研究: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学习方式的精华,展开研究、总结。

⑵理论的应用:汲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来分析现状,对症问题,引申出一般问题。

⑶准实验研究:把我校6个班级作为实验团体,通过教学实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平行对照等方法来验证实验成果。

4、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1)文献研究阶段

 时间划分:20035--20038

 达成目标:明确研究问题,形成研究课题,拟写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的探究。拟写研究方案。形成当前思品教学弊病调查报告。

2)教学策略研究阶段

时间划分:2003.920047

达成目标:完成小学思品发展性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阶段成果:相关典型课例、案例,相关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

时间划分:2004.82004.9

达成目标:全面总结三年研究的成果,推动学校德育变革。

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4)应用总结阶段:2004.10—现在

此阶段,我们把实验研究初步取得的成果进行筛选,并向全校推广应用,进行效度检验,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和大面积推广研究成果作准备。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三年来,我们依据研究目的,进行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索了思品发展性教学的操作策略。

思品发展性教学的方法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进行。德育学科教学、其它学科教学渗透、利用晨会、队活动、班会、节日庆祝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一般是讨论、收集信息、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体验、游戏、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组织操作性实践性活动等多种方法来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发展中自主建构德育纲目,达成“德育”的目标。

1)提炼发展性教学的内容

生活是德育的源泉,思品“发展性教学”的内容蕴藏于学生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包括这样两个层面:一是自然的、自发的生活,表现为学生内在冲动、童真与童趣的活动,非强制性和组织化的生活。二是教育情境中的生活,表现为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情境与活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导致“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动态性。“发展性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体现着对学生生活的价值引导。我们绘制了“发展性教学”的内容结构框架图:

A: 健康、安全地生活                     1:学生与自我

B: 主动、愉快地生活                     2:学生与自然

C: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3:学生与社会

D: 有创意地生活                         4:学生的社会关系

E: 家庭生活                             5:学生的社会环境

F: 学校生活                             6:学生的社会活动

G: 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融合构成学生的生活。“发展性教学”的内容因素组合成图中心的三棱体。其内容按层次排列:底部A——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学生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性教学”要帮助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上左侧面B——愉快、积极地生活,较之A来说要求高了一些,使学生获得对生活、社会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上右侧面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使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D——有创意地生活,将学生导入更高的生活境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

从“发展性教学”的内容范畴来看,有作为儿童个人的活动、作为家庭成员的活动、作为在校学生的活动、作为社会小公民的活动。“发展性教学”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性的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其中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活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是“发展性教学”关注的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内容。

2)甄选发展性教学的策略

 “发展性教学”的方法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进行。一般是讨论、收集信息、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体验、游戏、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组织操作性实践性活动等多种方法来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达成德育目标。“发展性教学”在一般借助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外,尤其倡导这样的德育策略:

活动浸润。活动是浓缩的生活,活动是跨越时空的生活。喜爱参加活动是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在活动中自主实践,自主选择,学会对自我负责。活动浸润是“发展性教学”的首要方法。例如:开展“好作品伴我成长”的发展性教学。活动的主题来自于班级的一些“小书虫”。没有什么内容限制,由着学生的尽情挥洒。“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学生收集的名言及其贴着生活的阐释是与名人对话的结果。“我读书总是十分投入,有时会看着看着不禁笑起来,有时也会落下一两滴泪水。比如读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常被主人公的举止逗笑;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又为高老头被女儿遗弃而伤心。读书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给我带来了知识,我爱读书。”从孩子们的交流中,不难体验到学生喜爱的作品及其阅读中的情感经历,为孩子们的生活引入一股纯洁、高尚的精神清泉,是德育书本难以找到的情感历程。活动浸润富含着情感陶冶的因素,对培养学生生活情趣,提高生活鉴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真诚对话。实施真诚对话,实现学生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境界的提升。作为价值引导方式之一的真诚对话,以教育者的关爱与呵护为纽带,是一种自然得如春风拂面,没有受教育感的润物无声的“发展性教学”。首先,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孩子们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书。它具有亲和力与对话性,不只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而是“一种语言,也就是它像一个‘你’一样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对话的话题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如“我不敢和别人说话怎么办”、“我们不认识路怎么办”等。主体或显或隐的都是学生自己,并都直接以主语“我”的形式出现,如“我要安全地成长”、“我不耍赖皮”、“我是一个消费者”、“我生长在中国”等。材料中的提示语言,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说的话,如“让我们来练一练!”、“啊?买错了”、“谁在窗上画了画?”等。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

其次,对话作为一种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意味着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建构,教学相长。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的自我建构过程,更能促进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涌动和新的意义世界形成。发展性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组织对话的结构和内容,像“故事续编”、“小小辩论赛”、“美文欣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调查采访”、“资料搜集”等都是儿童喜欢的方式。例如,谈论“同学之间”这个话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你与同学相处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吗,该怎么办呢?”学生中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了倾吐的机会。他们纷纷一吐为快,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该话题调出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本来,教师想引导他们用学会理解,学会体谅,学会宽容,学会谦让等大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谁知他们并不理睬教师的老一套,他们竟有自己解决矛盾、摩擦的方法:用“遗忘”对待心中的不快,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式求得心理的平衡……在这种快乐的交流和融合中,实现了品德的自主建构。真诚对话包括集体对话、小组对话、个别对话等,要因人、因时、因事合理选择。对话者在真诚悟对中形成共识,提升道德水准。

交往共享。“发展性教学”中的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是亲子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所谓共享,是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师生交往共享能充分发挥教师学识修养对学生深刻长久的影响;生生交往共享更具平等性、更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特别是更具有“可比性”,因而更具有“镜鉴价值”;而亲子交往共享的影响作用介于两者之间,其影响时空与前两者不同。交往共享作为发展性教学的重要方式,能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自我反省意识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学生超过自我的界限,与他人沟通、理解,分享生活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在自我的不断开放和更新中,与他人、社会、世界达成一种融合。举行“生日祝贺仪式”,开展“向父母尽孝心,向集体、同学献爱心”发展性教学等都是交往共享。

角色扮演。发展性教学的创设有着更多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的空间和更多的价值旨趣和精微义理,更能尽显教师的眼界、见识、胸臆和襟怀,由教师的信念、态度、期望和行为投射而成的,蕴涵着教师的价值追求、意愿、旨趣和个体所特有的方式,因而更直接、更深厚地蕴涵着德育的真义。在主题活动、小小辩论、故事续编、角色扮演等模拟的情境中学生担当一定的角色。这种准生活尽管是模拟的、仿真的,但神韵却相似,同样给学生以真切感,缩短了学生与老师、同学及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情感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模拟情境中的角色包括:向往角色(如经理、老师、天文学家、作家等)、童话角色(如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康康熊、乐乐猴等)和现实角色(如爸爸、妈妈、营业员、司机等)。学生因新异激起热烈的情绪,在角色驱动下,投入活动,经历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的过程,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经由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执着的追问、从容的表达,创获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培植直面心灵与真实的勇气和精神。在晶莹明澈、静谧安详的氛围中,开启思路,放飞情愫。

3)遵循发展性教学的原则

 A、注重学生活动发展的实践性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思品发展性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可走出教室,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爱护花草树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及如何去爱护。可让学生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认识绿化的好处和有关知识;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外实地考察,了解绿化现状;可让学生发现某些不良行为,如随意采花、在树上刻字等,让学生明白其害处,讨论如何爱护花草树木。还可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手来,如亲自栽一些花草树木,设立“爱绿”公益标牌等。这些教法应该说都比在课堂上的空洞说教更有效得多,“后劲”更足,更利于学生认知、明理,并内化为行为。

 B、注重学生活动发展的自主性

 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局,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组织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等,适当运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模式,解决一些“德育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程度。如教学《爱护名胜古迹》,可让学生看有关肆意破坏名胜古迹(如乱涂乱画等)的录像,讨论研究解决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案寄给园林管理处或新闻媒体;也可让学生自做标语牌、到附近的风景名胜区进行宣传等。活动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结合、自主交流,教师只作适时调控、引导,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

C、注重学生活动发展的情意性

 俗话说:通情才能达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补充一些鲜活的素材,创设活动情境,形成能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发展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讲故事、听歌曲、看录像、放投影片、情感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主动投入,产生情感准则,形成道德认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带学生上网阅读有关重大新闻事件,如美国侦察机撞击我国飞机等,并让他们发表意见,或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化“无形”为“有形”,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让学生在活动发展中自主建构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的,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学生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与个人的兴趣、需要有关的过程。“发展性教学”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尊重学生建构过程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

A、用自己的亲历去感悟

 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经历,得到积极性的启发和暗示,在感悟中发展德性素质。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社会义务、讨论社会事件、学农、拉练等,都能给学生新的经历,新的感悟。如:生活在防盗门内的孩子在获得幸福的同时又失去了很多,与他们的父母相比缺少田岸边锄草、小河摸虾、老土墙边捅蜜蜂的乐趣。所以,当他们吟颂李绅的《锄禾》时,实在难以体验“汗滴禾下土”的滋味。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锄草。孩子们有的拿着锄头在草上拖,有的抡起锄头像翻地一样深掘,并且一个劲儿纳闷:咦,我怎么锄不掉呢?锄了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了。班主任进行示范、指导,大家好不容易把草锄掉。回校以后,他们以《锄禾日当午》为题,组织发展性教学,畅谈了劳动的滋味,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之情溢于言表。

 “发展性教学”中学生亲自经历与感悟,获得心理体验,引起内部的矛盾冲突,实现知行结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道德价值理解和道德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

 B、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

 “发展性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重视发挥情感的感染性、弥散性、激励性和动力性等诸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敬畏感和幸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培养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真正感受到成长是幸福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同样是幸福。如:每月一次的班级流动红旗评比颁奖,举行隆重的集会。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的所有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上台领奖,并且借助诗朗诵、唱歌、宣誓等形式亮相展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追求崇高精神的幸福感。

5)、形成新颖的思品发展性学习评价

实施道德与法治发展性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形成一种全新的思品发展性学习评价。

A、调整评价目标

教师对学生在思品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

B、充实评价内容

在思品活动发展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再认、再现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以及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态度、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

C、优化评价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性的思品教学,学生更能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更利于进行层次性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

层次性的评价体现于,活动中根据思品德目的发展性、渐进性、巩固性,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同;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一年级中每个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同。

发展性评价强调达标性与发展性结合。如在评价学生“环保”方面的认知、知为时,有四种情况:a、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b、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c、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能主动劝阻,及时制止;d、主动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有关的公益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到:四种做法首先应该肯定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只是程度不同。在具体评价每个学生,先要纵向比,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还要在同学之间横向比,找出不足,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要体现评价的“达标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单元性与多元性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或多或少会受到自己情感因素的干扰,使评价产生“偏斜”。如对后进生,教师往往多看他的某一些缺点,而忽视了他的“闪光点”;对好学生则因其某个方面的优点而淡化其他不足。教师应注意评价时要力求全面性和综合性,不“以偏概全”。实施多元性评价,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要打破教师在评价中的“绝对地位”,实现评价的民主化,形成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参评的合理机制,并且淡化量化评价。

实践证明,道德与法治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适时构建丰富多采的学习活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体会与思考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体会到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的,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学生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与个人的兴趣、需要有关的过程。思品发展性教学尊重学生建构过程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性的发展,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发展性教学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权利,尊重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承认他们的生活与成人生活的等价性,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极其兴趣、需要、游戏等的独特价值,而不仅仅将之视为教育的手段或工具,欣赏每个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性格特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尽最大可能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让每个学生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生活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