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美术课堂中的爱心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29 13:32:15
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美术课堂中的爱心教育

美术课堂中的爱心教育  
 情感在美术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美术课的灵魂所在。也可以这么说,美术教育即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要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好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好处,因此,“爱心教育”要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  
第一,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加以引导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在美术作品中学会审美。让学生与优秀艺术品对话,促使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并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欣赏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欣赏和评述。同样的艺术品,在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和不同情趣爱好的学生眼里可以传递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在引导学生欣赏时应避免出示统一的或教师主观的评价标准,而应该放松他们所有的神经,自主的地去感受,去鉴别,有意识地诱导接受并认可他人的不同审美观,承认个人的审美差异,同时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品格。  
第二,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美术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爱惜纸张、不随地扔纸、妥善保管自己的用具、正确使用美术用具、不浪费、不损坏等等。这些好习惯不仅是学习的习惯,也会对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好习惯的养成将伴随他们一生,甚至会引导他们成为健康、文明、向上、有道德的人。所以,要从细微处入手开发美术学习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  
第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美术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通过积极的课堂学习,感受到教师的爱,同学之间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并不是通过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来达到的,而是靠教师的一种教学意向,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当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的教学行为,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的体验。  
美术课上进行爱心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学生的爱心教育,不是几节美术课所能完成的,但是只要我们把美术教学与爱心教育相结合,把育人放在首位,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祖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2-08-02 点击次数:323次
     一、师生合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1.教师引导,学生自评。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而今天的教育主要任务已不能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是让学生学会求知与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例如:在学生创作作品完成后,我这样提问:“你对这节课的感觉如何?并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这节课的兴趣如何,对自己的作业满意吗?对自己提出问题和发表看法的表现有何想法?”从而促进学生摆优点、评不足。在中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学生学习档案”,把在课堂学习中、对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使用的材料和创作(制作)的方法、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的,还有他们的作品,进行保存。从而提高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基本美术素养。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语的说一说和通过“学生学习档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与特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发展中的不足与需求。老师再补充点拨,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
     2.教师先评,学生参与互评。有时我采用让完成作业较早的学生将其作业贴到黑板上,老师从中选出典型作业,以这些作业为例进行先评。在评价时结合实物投影演示,放大或对比给同学看,讲给全班学生听,最后让学生评。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己努力学习和帮助他人学习的双重责任感,以及锻炼学生对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看到黑板上或屏幕上的作业自然会和自己的进行一个对比。自我满意的同学,会期盼同学的认同与赞许;反之,自觉的完成差、效果不好的同学会从中获得点启发或一点上的肯定,他会积极地投入到再一次的创作中去的,学习兴趣不会降低。在相互评价中学生会从甄别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点、优点与不足而产生的学习动机。3.典型主评、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业的完成快慢速度不一,教师可以让同学把完成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既可激发期盼评价的心态,又起到督促作用来抓紧时间完成,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对典型的作品要从“作业要求”的完成上和学习的态度上,以及画面中的造型、色彩、肌理、构图、明暗等方面予以评价。而不是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这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二、因人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与发展1.沙里淘金、扬长补短。为了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用“放大镜”找优点,差中寻优、沙里淘金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不放过画得好的一条线条、一块颜色、有创意的材料与构思。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册有趣的半圆形一课时,这是一节“造型·表现”类课。这节课我把学生作业分成了细致美、丰富美、创意新、粗犷美、有进步等小展板。让学生自评作业归其哪类,自己贴在适合之处。于是学生会专心地作画,并思考自己的作业属于哪类。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进行小组内互评发动同学加以甄别自我评价是否准确,并加以调换,这样就不会伤害其自尊心。对创意新又完美的作业予以格外表扬,以激发学生创新的追求;对能力差的而努力者,以其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予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2.纵向对比、以我比我。以同一标准权衡全班的作业横向对比的话,不难对比出优差的层次。可是学生则难以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容易感到压力,萌生自卑。当学生的美术作业完成后,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并结合老师的点评,使学生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更高的认识,他会再一次地创作起来进行第二次体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也就使学生得到自主的发展。“以我比我”则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修改完善的作品同第一次创作进行对比,用现在的和过去的比。这也就发挥了“学生学习档案”的作用了。
     三、多角度的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多种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评价欲望与兴趣和能力。我还根据每节课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或综合或交叉使用下面一些讲评方法。(1)“集萃”在评价中把学生评价的成功例子、好的想像、好的技巧、有创意的做法,集中起来进行讲评,让学生分析借鉴吸收;(2)“纠错”根据评价作业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比如:画面主体物小、色彩单一、透视不合理、形象不突出等方面的不足。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进行讲评;(3)“评练”是在纠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练习;(4)“实物讲评”,例如:在画人物画时,在学生创作完成后,师生共同对人物的面部进行再认识,这样有助于对抓特征、夸张表现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有时对不足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讲评。总之,为了使结课前的作业评价这一教学环节不流于形式,教师只有深入理解评价、理解美术、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美术课的作业评价只是美术课的一个小环节。在美术教育中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留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他会最大限度地活跃思维去释放能力,并喷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评价
 
下一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相关内容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2-09-26 点击次数:730次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选材,是美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有效方法 “生活 是艺术创作的 源 泉 ”,让 美 术教学 融 于 学 生 喜 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在讲中国画的形式美这一课时,单看题目有点专业化,抽象。 便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扇子与画扇面相结合,引入新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结合,以美术为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以美术为基轴,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体验生活服务于学习,学习来源于生活的愉悦心情。
    二、以活动为载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实施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 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贴近学生,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创作作品,是美术课堂教学感悟生活美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与生活存在着息息相关、丝丝相连的密切联系。 因此,美术教学也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美的生活……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随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的确是这样,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在生活中感悟到美好,感悟到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美,是人世间富有魅力的字眼,美术教育正是灌输、培养这种美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赋予他们美的事物,让生活走进美术教育,活跃其思维,引发其创造力。那么,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和各科知识的协调运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呢? 一方面,教学手段更切实可行,教学用品、资料尽量是学生能自己在生活周围去寻找,然后带到课堂来,互相交流,这样的感受更真实,学习兴趣更浓厚;另一方面,美术作品的实用性更强,能真正发挥美化生活的作用:美化教室、美化校园、美化家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感悟寻找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四、架起课本与生活的桥梁,是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现行的美术教材编写遵循了“生活的逻辑”,试图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在内容上彰显“生活气息”,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这个变化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提供相应的生活情境,再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图像表达,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观察、感知、思考,理解图像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手绘图像的知识掌握是在自然、自愿的基础上获得的,并且成功的发现让他们激动不已,会有一种如梦方醒的兴奋。 学生原有的模糊认识或错误判断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了矫正,所学知识也必将被自觉用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 都是表现艺术的 材料。 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 我们倡导“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创作是为生活而创作。 正所谓:“课堂知识需回归生活经验,课堂理性要达成实践智慧,课堂情感需贯穿生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