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9-04-08 19:53:50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内容摘要] 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各中小学都在陆续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大部分中小学学校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给学生创造了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但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却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却不大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兴趣 培养
很多教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都发现,学生往往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兴趣也逐步降低,那是为什么呢?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愉悦、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游戏、实验、讲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动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动眼,调动各个感官。这样会使学生学得快,掌握得好,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于探索,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最大程度上挖掘他们的潜力。 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想要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参加各项活动的强烈的愿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轻松,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创造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一种具有“情境性”和“协作性”的互动环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景,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视频融为一体,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形象化,问题情境化,任务具体化,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适合于教授操作类知识、技能与实践探究式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层次,将其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阶段,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讲授的内容琐碎繁杂,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做墙报、宣传材料、写书信、编辑图文并茂的个人档案,制作个人简历表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word的积极性,能够亲自动手上机实践,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三、精心导入,激趣教学。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从而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故事导入
在教学“翻转”与“旋转”时,我先放一段学生最感兴趣的西游记的片段给学生看,让学生指出其中又哪些人物?学生都会提到有孙悟空,并问学生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学生个个都知道有七十二变。那我们今天就看看孙悟空在电脑里是怎么变得好吗?学生们一个个都会高兴着喊“好”,也在期待着下面的内容。小学生对故事充满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用这样的小故事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枯燥无味,无兴趣了。
2、范例导入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制作贺卡教学时,我首先利用HiClass SW广播教学让学生欣赏历年来学生获奖的一些图文并茂的精美作品。学生看后,很快便议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都是以前的师哥师姐们在 PowerPoint 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并且让他们比较每幅作品是否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样在思考中他们知道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且都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操作。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问题导入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锻炼,操作上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了,这时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书上的内容,然后来进行相关的操作,在操作中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这样由于学生真切的感到遇到了困难,也就迫切的想要解决,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4、游戏导入
在指法练习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2010里面的游戏,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各种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认知水平还不成熟,但他们生性活泼、好动、顽皮好奇,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我通常会借用一些小方法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师生共同演示
初一学生都普遍好动,坐不住,而且模仿学习的能力非常强。课堂教学中,我利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展台,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操作演示,在学生的操作演示中讲解一些常规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来理解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提高了思维能力。对于那些难以理解、操作步骤较复杂的知识,更多地采取师生共同演示的方法,直接通过演示来形象直观的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操作,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太难或是太过于复杂,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建和谐氛围,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自觉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为了让每位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我校早2012年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也深切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无形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五、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表扬,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表扬,通过表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进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树立起自尊、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中,将同学们创作的比较好的作品在全班进行演示放映,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这样做往往会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而对那些稍差点的作品,不要完全否定,甚至训斥,可以就学生作品中的某一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如:“你的这张幻灯片动画效果校好,很有艺术性”;“你的那张幻灯片较有审美观点”;“如果你们小组的同学能够齐心协力,老师相信这幅作品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这样定会使学生的信心倍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有趣。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 孙小飞、仝瑞丽、李艺 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第6期
[3]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方法谈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技术论文评选
[4]姜优芬 比喻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年第9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