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小学音乐课中的重要性
呼图壁县第三小学 摆春霞
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 奥而夫曾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之,脚蹈之是人之常情,这足以证明律动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律动正是通过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也正是音乐学科区别其它学科的关键之处。而手舞之,脚蹈之,必然调动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使其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从而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促使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并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一,律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上欣赏课的时候,纯粹的跟小学生讲乐理知识,分析调式调性等等,那样学生会觉得非常的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让学生亲自去扮演其中的角色,有些音乐作品带有故事情节,其中必定少不了角色,每一段极富特色的音乐,就是一个角色,并听辨识别音乐形象,而适时表演,不但对乐曲加深了印象,提高了上课的情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扮演中了解一些平时很难记住的乐器音色特点,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掌握。在欣赏音乐童话《青蛙音乐会》时,同学们尝试着扮演其中的角色---青蛙,并配以对白和欢乐的集体舞。经过这样的表演,每一位同学都说出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青蛙,他们做着各自喜欢的工作。极为逼真的音乐形象,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愿望,课也在轻松自如中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律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上音乐课是其他学科老师很羡慕的事,他们认为:至少学生是喜欢上音乐课的,而他们所教的课程是学生没办法,不得不学的。事实上,学生 “喜欢”上音乐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负担。那么学生到底是真的喜欢上音乐课吗?我曾经在报纸上读过这样的文章:《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表明:目前音乐课的形式不容乐观。作为教师本身应仔细反省,到底哪里需要改进。我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一是教材的落后,二是教法的落后,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这种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律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在有关节奏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节奏的长短关系,小组进行交流去解决。结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能主动的手击节拍,口读节奏,有的象手鼓似的,拍击桌面,有的同学甚至在跳新疆动手腕、动脖子的舞蹈,使得整堂课非常的活跃。而学生通过运用简单的律动,非常好的掌握了本节知识。
三,律动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 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 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丰富和提高想象力。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小雨沙沙》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 竟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想象而编排出来的“作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 习与律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律动,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 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使“律动”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注意加强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应变调控能力,还要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控学习习惯与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总之,运用“律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要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