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怎样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9-03-20 11:51:33
浅谈怎样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教育论文
城关镇金旺小学 毛 艳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语文是一门伸缩性比较大的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你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随意驰骋,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增强语感。以不合群的小蝌蚪为例,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从其中的一句话的看似不起的关键词入手:“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是什么情况使小作者以为它们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主动,轻松了。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文为半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目的。
二、根据学生特点,寻找兴趣点。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如在三个太阳的教学中,同学们从地理课堂上了解到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南极冰山的形成,南极的大风。如此恶劣的环境,人类如何生存,所以我要求学生查资料,其中有一个学生通过上网查到了有关南极的丰富资料,学生们兴趣高昂,教学效果特别好。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三、角色转变 。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旧的教学机制是“满堂灌“,学生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课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四、以情感人。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入选语文教材的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需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进入文章角色,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
五、培养学生情感。
学以致用,我们就是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教师应该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学生有了高尚的情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形成师生之间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共同来维护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六、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人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这中间还有一层如何“给”的问题,有句歇后语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所以老师要提高,深造自己的教学艺术,就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在课堂上要思维敏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成为学生运用知识积极探索的“向导”,要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思维,老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协调者,引导者、参与者。
七、重视课外交流。
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知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跟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既重视学生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使师生之间真正成为合作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还要经常与家长密切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课外交流中会发现许多隐蔽的问题,也会轻而易举的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当然,让一堂语文课妙趣横生,吸引学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以尊重,智慧得以显露,个性得以张扬,进入课堂中具体的角色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学作品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的趣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