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3-21 00:59:10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认真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
一、培养语感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感是我们对语言的直觉感知的能力。是对语言的敏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也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语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多读。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多读是指什么呢?我认为多读一是指遍数多,二是指数量多,三是指种类多。这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遍数多,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次,甚至做到熟读成诵;数量多,就是指学生读的文章篇目多,除课堂上学的文章以外,还要开展课外阅读,读一些相关的作品;种类多就是指读的书中,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古典名著,都可以读。另外,在读的方式上,也并不是说随便,也是有要求的,那就要努力做到朗读。这就需要重视读的训练,并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领悟到朗读的艺术,使之受到感染,从而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
二是多写。在让学生多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写。让学生学习自己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日记。让学生把读文章时所想到的内容,转化为书面的文字,想到的多就多写,少就少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
三是多拓展。拓展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把语文的学习落实到具体的各项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毕竟,只有“爱”,才可能“学”。
二、创新教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等生动局面所代替。
但是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得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自学实践也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
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这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实践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2、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相应的讲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讲读一篇讲读课文,教师更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教给学生钥匙,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
    3、训练学生读写,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因此,语文教学除学习课本内容之外,还必须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对阅读对象进行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知识现状,本人的兴趣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其次,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如:低段学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中段学生可以写感受;高段学生可以写成篇的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让学生养成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加强认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构建高效课堂,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语文好”,发展到“好学语文”,从而“学好语文”。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如何纠正小学生爱写错别字的习惯
下一篇:汉语拼音教学之我见